帮企翼IT资讯-发力5G产业,青岛这样打算

新型企业互联网服务品牌
高端精品建站0532-66661357,先设计,再付费

--------资讯推广中心--------

文章:发力5G产业,青岛这样打算

5G是实现万物互联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量。青岛要如何抓住5G时代机遇,实现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近日正式公开征求意见的《青岛市5G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9-2022年)》提出了具体思路。

  青岛设想以5G产业集群为主力军,以5G产业赋能为主攻方向,攻坚“网用产研”4大目标,聚力构建全国领先兼具青岛特色的“5G+”融合创新生态圈。

  该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会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起草编制。意见征集8月12日截止。

  5G网络建设,先期聚焦密集城区场景

  网络基础设施是5G发展的基础。青岛的总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5G基站4000个,实现城区重点区域5G信号连续覆盖;到2022年,共建成5G基站2.8万个,实现重点城镇5G全覆盖,提升用户网络感知体验。

  过程中,按场景分步推进。今明两年,聚焦密集城区场景,推动数字化室分系统建设,构建覆盖CBD、商圈、高校、政府、医院、大型场馆、交通枢纽等高价值口碑场景的5G网络;

  2021年,聚焦一般城区场景,提升数字化室分系统建设规模,扩大5G覆盖率;

  2022年,聚焦城区深度覆盖,农村按需覆盖,通过站点加密、杆/微站补盲,加速5G无缝覆盖。

  青岛鼓励开放合作,支持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楼宇、交通枢纽、大型场馆等公共场所为5G站址、机房、电源、管道和天面等提供配建空间。同时,整合利用路灯杆、信号杆、监控杆、电力杆(塔)、公交站台等市政设施,推进一杆多用,深入挖掘5G站址资源潜力。

  5G赋能9大领域

  青岛要在9大领域推进“5G+”。具体分别为5G+工业互联网,重点探索研发设计、视觉检测、视频监控、智慧物流、巡检运维等场景的应用;

  5G+数字文创,打造5G云化虚拟现实创新模式,推动VR应用实现网联式、规模性和差异化,打通5G在超高清视频采、编、播全业务流程中的融合应用;

  5G+智慧海洋,开展智慧港口建设、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试点、加快海上综合试验场规划建设、支持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的数字化建设;

  5G+智能网联汽车,鼓励开展基于5G和C-V2X(蜂窝车联,基于蜂窝技术的车联网通信)的高级辅助驾驶、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等汽车电子产品的研发及应用,支持建设封闭测试场、半开放体验区和公共开放道路的车联网示范区,开展基于5G的紧急救援、共享出行、4K/8K多媒体等信息服务类应用;

  5G+医养健康 ,推进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企业、医疗服务企业和网络运营商等合作开展5G与医养健康领域的创新探索;

  5G+智慧农业,推动智慧农田建设,推广智慧农机试点,建设智慧农业大脑,形成涵盖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的智能决策;

  5G+智慧电网,打造5G智能电网典型应用场景,推动电网向更加智能、高效、可靠、经济、绿色的方向发展;

  5G+智慧家居,支持本地家电企业及运营商开展5G+智能家居的产品研发及应用推广,支持房地产商在前端地产开发阶段整合5G+智能家居业务,打造与智慧楼宇、智慧小区相结合的综合应用场景;

  5G+轨道交通,依托本地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骨干企业,开展5G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创新应用探索,实现对列车运行的实时监控、智能运维,并为公众提供实时查询车辆到/发站信息、查询车站拥挤情况等服务。

  计划到2020年,重点针对增强移动宽带场景,打造10个可规模商用的应用示范;在超高可靠超低时延通信与海量机器类通信场景,探索具备商用落地潜力的应用示范。到2022年,针对上述业务场景,形成100项切实可行的应用示范,加速各行各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打造千亿规模5G产业链

  青岛要做大做强5G产业链,目标到2020年,初步形成5G生态圈,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拳头产品;到2022年,聚集100家具备产业潜力的强链补链企业,实现5G相关产业收入达到千亿规模。

  为达到这一目标,将从以下方面着手,包括在射频器件、光器件与光模块、通信模组、基站设备、信息安全等重点领域培育和招引一批专、精、特、新型企业;重点打造行业领军企业,支持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加强本地化配套;发挥各类技术研发实验室的先导作用,支持核心器件、整机设备与应用解决方案厂商间构建多方联动、资源共享、协同创新;鼓励电子信息企业积极进入5G产业生态圈。

  青岛将在优化测试评价环境的同时,提供方案集成验证环境,开展场景需求识别、技术选型判定、解决方案定制、示范宣传推广等服务。

  打造全国5G信息技术和应用技术的创新高地

  在5G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上,青岛提出到2020年,基本完善产学研合作的科技创新环境,跨行业协同的创新平台初具规模,构建一批联合创新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研主体;到2022年,掌握一批关键信息技术,创新一批特色应用技术,完成关键技术的成果转化,成为全国5G信息技术和应用技术的创新高地。

  发力方向涉及5G无线和网络技术突破;5G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边缘计算、信息安全等的双向赋能;5G规模应用的技术瓶颈。同时,鼓励众多传统企业加入5G应用技术创新链,加快构建5G应用商业闭环等。